發布時間:2011-04-08
3月23日,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下半年至今,多晶硅價格不斷上揚。多晶硅長協價格上漲至近兩年來的新高,為79美元/公斤。
與此同時,多晶硅現貨市場價也在攀高。去年9月,現貨價約為85美元/公斤,環比前三月上揚40%,今年3月20日現貨價則為93美元/公斤。另有消息稱,目前國內多晶硅現貨報價最高已達到每公斤114美元,較去年年底幾乎增長了一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多晶硅價格上漲源于供需關系的變化,而這輪上漲或將成為加快國內光伏產業整合的催化劑。
價格上漲為哪般?
“多晶硅漲價是由供需矛盾造成的。”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分析說,從需求的角度看,一方面,日本地震引發的核事故,使以太陽能為代表的非核新能源日漸受到政府和民眾青睞;另一方面,國內節能減排和“十二五”規劃,使以太陽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需求大為增加,這兩方面因素都直接帶動多晶硅需求增加。
“從供給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日本多晶硅產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日本地震造成多家多晶硅廠商停產,出口大幅減少;另一方面,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產能過剩影響,國內生產多晶硅的企業放緩多晶硅生產,同時某些企業希望通過控制產量來維持多晶硅的高價,這些因素使得多晶硅供給不足。”李勝茂表示,在供不應求的局面下,市場多晶硅價格上漲便成為必然。
在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看來,今年初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也為國內多晶硅漲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準入門檻提高了,眾多不符合條件的多晶硅小企業關閉,由此增強了供應量減少的預期,這也將拉動多晶硅價格的上漲。”宋亮說。
宋亮還指出,工信部最近表示要發展智能電網和特高壓,這一政策利好也將助推光伏產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多晶硅價格上升趨勢也將因此得以維持一段時間。
“但多晶硅價格從長期看是要下降的,因為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將致使多晶硅價格走低。況且隨著國內與日本、韓國新增產能的擴大,多晶硅的市場供應將漸趨飽和,這也會加劇其價格下降態勢。”宋亮說。
對于此種觀點,一位光伏分析師亦表示認同。他指出,由于國內多家多晶硅企業,如保利協鑫、江西賽維等正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大量新增產能預計會在2011年下半年釋放,因此多晶硅價格上漲局面不會長久持續。
有數據顯示,今年,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產量將直逼2.1萬噸,江西賽維將由目前的1.1萬噸提高到1.8萬噸,而去年全年國內供給多晶硅只有約4萬噸。
多晶硅漲價影響幾何?
看似兇猛的價格漲勢,將對國內光伏產業和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多晶硅漲價對光伏產業上下游企業的影響是不同的。上游企業從多晶硅的漲價中直接受益。下游企業,尤其是一些純粹的光伏電池生產企業,本身利潤較低,多晶硅漲價直接導致其生產成本上升,利潤更低。對于擁有完整產業鏈的企業則影響較小。”李勝茂說。
李勝茂分析認為,對整個光伏產業來說,上游利潤豐厚,下游利潤微薄,上下游利潤不平衡將使得下游企業向上游發展,上游企業向下游企業延伸,由此全產業鏈企業數量將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并購也將更加激烈。
一位業內分析師表示,短期內多晶硅價格上漲對國內大企業影響不大,因為大企業一般都是與原料供應商簽供貨周期比較長的訂單,因此價格比較穩定。對小企業而言,影響可能要大一些,因為這些企業多從現貨市場取貨隨行就市,價格大幅上漲會加大其生產成本壓力。
上述說法分別得到了相關企業的驗證。無錫尚德太陽電力有限公司公關經理張建敏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目前的多晶硅、硅片價格上漲是正常的零售市場短期波動,對像他們這樣簽長期訂單的公司而言影響不大。
然而,一家規模較小的光伏制造企業負責人則對本報表示,受最近多晶硅價格大漲影響,該企業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目前正在考慮轉產。
宋亮對此次多晶硅漲價持樂觀態度。“從全局看,這次漲價更有利于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宋亮表示,漲價會迫使部分中小企業退出光伏市場,光伏產業整合將加速,整個產業也將加快提高技術水平和擴大生產規模,從而達到提高我國光伏產品附加值、降低生產成本,進而增強我國光伏產品國際競爭力的目的。
光伏組件企業何以應對雙重壓力?
在這個萬物復蘇的春天里,部分國內光伏電池組件企業卻難以嗅到生機盎然的氣息。
某國內知名光伏組件企業內部人士坦言,如果多晶硅價格持續長期上漲的話,即便是簽訂的長期供貨合同,也將面臨上調供貨價格的風險。
彭博新能源財務公司新近公告顯示,3月份多晶硅電池的均價為1.25美元/瓦,比去年12月下降了9.4%。上游是多晶硅原料價格的連續攀升,下游是多晶硅電池價格的持續跌落。
面對利潤或將被不斷擠壓的雙重壓力,國內光伏下游企業需要如何應對?
李勝茂認為,光伏產業下游利潤率較低,純粹的光伏電池生產企業競爭力薄弱,易受多晶硅價格波動影響。
“在多晶硅價格上漲和電池價格下降的雙重壓力下,國內光伏企業應積極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張,進行垂直一體化建設。一方面,要積極發展硅片生產,搶占行業上游;另一方面,有實力的企業應當積極進行行業并購,拉長產業鏈。”李勝茂提出了建議。
據悉,英利集團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擁有垂直全產業鏈的首家太陽能光伏企業,而賽維LDK、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等光伏龍頭企業正謀劃整合組建全產業鏈。
宋亮表示,此次多晶硅漲價會暫時擠占壓縮電池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但從長期來看,這個問題不會對多晶硅電池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它們可以在電池生產領域有所作為。
“首先要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爭取做附加值高的中高端產品,盡量避免做低端產品。”宋亮指出,“其次要實現最大程度的生產規模化,發揮產品規模效應,借此降低多晶硅電池的成本。”
“光伏產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的最大障礙就是成本高昂,只要把成本降低了,市場自然會成長起來,政府也自然會啟動內需市場。”宋亮對記者說。